close

Schindler%5Cs_List_movie.jpg

劇情簡介

1939年,波蘭在納粹德國的統治下,親衛隊對猶太人進行了隔離統治。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 (Oskar Schindler) 來到德軍統治下的克拉科夫,開設了一間工廠,生產軍需用品。憑著出眾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錢,辛德勒和德軍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的工廠雇用猶太人工作,大發戰爭財。

1943年,克拉科夫的猶太人遭到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辛德勒目睹這一切,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賄賂軍官,讓自己的工廠成為集中營的附屬勞工營,在那些瘋狂屠殺的日子裡,他的工廠也成為了猶太人的避難所。

1944年,德國戰敗前夕,屠殺猶太人的行動越發瘋狂,辛德勒向德軍軍官開出了1200人的名單,傾家蕩產買下了這些猶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無天日的歲月裡,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IMDb:8.9

爛番茄:96%

 


影評

整部片復古的拍攝方式與黑白的色調,非常的3、40年代風格,導演透過這種另類的手法,寫實地呈現當時的故事,而另一個原因,也許是象徵這黑暗沉重的過去。《辛德勒的名單》與其他的納粹大屠殺電影不同的是,它是從一位德國資本家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戰場的角度來敘述。奧斯卡.辛德勒,一位遊走于德意志第三帝國與被迫害的猶太人之間的商人,他轉變的過程也是人性逐步被喚醒的過程。

 

螢幕快照 2016-06-30 下午11.11.30.png螢幕快照 2016-06-30 下午10.02.17.png

影片開頭一些猶太人在舉行安息日活動時,就出現了蠟燭。當片頭的彩色漸漸退去,燃燒的蠟燭漸漸熄滅,一縷青煙迸出燭芯,象徵著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焚毀的屍體。片尾的蠟燭,則象徵著辛德勒善行所帶來的溫暖。對史匹柏本人來說,這代表「一抹色彩,代表著希望的一串光芒。」

 

螢幕快照 2016-06-30 下午6.31.37.png螢幕快照 2016-06-30 下午6.32.54.png

德國軍人花天酒地的地方,一派的“欣欣向榮”。即使是黑白片,也能看到燈紅酒綠,只是剝了這層皮剩下的不外也就是無聲的黑白。突然間想起莎士比亞一句對生命的嘲諷:「充滿了聲音和狂熱,裡面卻空無一物。」

螢幕快照 2016-06-30 下午10.05.56.png螢幕快照 2016-06-30 下午10.07.08.png

在同個地區的另一個角落,是一群婦女和小女孩被送往集中營的場面,她們的頭髮被剃光、被凌辱,她們的眼神透露出絕望的恐慌;裸體的女人,掙扎的呼吸,還有她們用嘴去接水的表情,讓人感受到泯滅的人性、死亡的威脅,對她們來說,有可能下一秒就會命喪這裡,死亡對他們來說是多麼的接近。
 

螢幕快照 2016-06-30 下午6.48.46.png螢幕快照 2016-06-30 下午6.49.30.png

辛德勒的會計師,伊薩克.斯特恩 (Itzhak Stern) 是一個聰明且善良的人。辛德勒的父親曾說,人生所需者有三,”高明的醫生、寬大的牧師和聰明的會計 (A good doctor, a forgiving priest and a clever accountant)”,而對於伊薩克本身,更多的是表現他善良的內心,對民族同胞的關懷、憂慮與愛。於是這個人物有了兩個鮮明的特徵。

 

螢幕快照 2016-06-30 下午8.53.29.png螢幕快照 2016-06-30 下午10.25.21.png

整部電影裡最令人震撼的一幕,在整片黑白之中出現極其罕見的那深沉的紅,其實她的紅並不顯眼,不是那種耀眼的紅,而是很凝重的紅色。“它承載的實在太多,是對歷史的痛訴,對命運的掙扎,對希望的嚮往,還有更多更多說不上的情感。這一抹紅,也讓人看到史蒂芬.史匹柏,作為一個導演,他的藝術造詣;作為一個猶太人,他對歷史的遺憾;作為一個人,對人道的追求與人性的執著。”

史匹柏安排這個場景是用來紀念Zelig Burkhut所講的故事中的人物,Burkhut是普拉佐集中營的倖存者,他講述一位不滿四歲的女童在他眼前被納粹軍人殘害的故事。在接受採訪時形容這種經歷「會纏繞你一生都揮之不去」。
 
 

螢幕快照 2016-06-30 下午8.15.10.png

"They won't soon forget the name "Oskar Schindler" around here. "Oskar Schindler," they'll say, "everybody remembers him. He did something extraordinary. He did what no one else did."

“這裡的人將難忘我辛德勒,他們會說「辛德勒嗎?大家都記得他啊,他的事跡不同凡響,他能人所不能。」”

奧斯卡.辛德勒,原本只是一位不放棄任何發財機會的貪婪商人,他也抓緊機會地利用戰爭這一點,開設工廠大賺戰爭財,殊不知他所開設的這個搪瓷工廠,將會是他人生的轉捩點。從事不關己的冷血資本家,轉變成猶太人的避難英雄,會有如此的轉變,讓人覺得難得與佩服。但當然他也會面臨到一些問題,尤其是在之後的彈藥工廠,是繼續生產優良武器還是選擇生產劣質武器,這都意味著血流成河的代價,不管哪一邊都是,這個資本家面對的是生命與生命抉擇的難題。

 

螢幕快照 2016-06-30 下午11.47.07.png

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猶太人稱為“36名正義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導演是個猶太人,而副導演是集中營的倖存者。史蒂芬.史匹柏最後把這部電影的所有個人盈利都捐給美國大屠殺博物館。而史匹柏自己也說:「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像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間,我習慣用來逃避現實的攝像機面對現實了,在拍攝中我哭了,我每天都留下熱淚。」他以此片紀念600多萬猶太人。

剛看完也許會憎恨德國人,但這也都是過去的歷史,就連身為猶太人的史蒂芬.史匹柏導演,也是用很平靜的方式來敘述這個故事,即使片中有許多泯滅人性的場面,也沒有訴諸於仇狠。或許這也不需要用太過戲劇化的方式來呈現,以寫實的手法來敘述,就可以充分感受到災難的情境。鏡頭下的他們親身走過血淋淋的歷史,用他們的經歷囑咐了這個世界,別再重複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錯誤,同時也讓我們學會了,別用仇恨來劃下句點。

 

配樂
《辛德勒的名單》 - 原聲帶

《辛德勒的名單》以悲壯的歷史故事作為基調,每個音符都道出了無盡的滄桑與感慨,每個樂章都讓人淚流滿面,藉由音樂感受到歷史,讓自己間接地成為歷史的受害者。電影中讓我感到極致哀傷的是”Afn Pripetshek / Nacht Aktion (with Li-Ron Choir)“合唱曲,有如早期黑奴時期所唱的教堂靈歌,來自內心深處唱出人生的經歷、信仰的虔誠、歷史的悲壯與未來的嚮往,每一聲都穿透人心。

Afn Pripetshek / Nacht Aktion (with Li-Ron Choir)

《自由之心》 - Roll Jordan Roll

其中有一段有趣的插曲是德國納粹軍在掃蕩猶太人貧民區的時候,好似結合槍聲和華麗跳動的古典鋼琴樂來做背景,納粹軍諷刺的對話來當作主題來呈現,聽起來就像是一場三重奏,雖然是極致的反差,但卻意外地和諧。

Bach or Mozart?

Bach's English Suite No. 2

 


精選名句:

"Power is when we have every justification to kill, and we don't."

"權力是完全有正當理由殺生,但是卻不殺。"

 


延伸閱讀:

 

 

 

arrow
arrow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